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http://biodiv.sinica.edu.tw/tw/

生物館落成啟用

夏,生物館(動物、植物研究所共用)落成啟用(位於今總辦事處後側,郵局旁)。為南港區 1961年以前各所所建「研究大樓」迄今碩果僅存者。

詳細內容

1961年落成之生物館

1959年,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補助中央研究院在南港本院現址興建生物館。1961年夏,於胡適院長任內,生物館落成啟用。其外牆使用的材料為臺灣特有之十三溝縫磚,此立面形式已於臺灣少見。十三溝縫磚為1920年代末,由北投窯廠所生產的面磚,時值國防色盛行時期,為避免反光,乃在表面作成凹凸摺線,約有十三道溝痕,故名。建築師承襲當時建築時代背景之國防用色潛意識傳統,以其歷史意義觀之,的確有實質精神意義。
前身為動物所的細生所,曾於生物館(黃樓)與植物所(植微所)一起辦公,此館整修前為生物多樣性中心辦公室及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2014年5月起進行整修。

詳細內容

位於黃樓之生多中心

2004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生多中心,其辦公室設於1961年落成之生物館(黃樓),並在於2007年將動物、植物標本館合併改制為『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其館址也設於黃樓。2013年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落成,生多中心部分行政空間搬入該大樓,博物館之動物標本館遷入細生所,植物標本館暫置白樓,博物館目前不開放,黃樓則於2014年起整修。

詳細內容

聘趙淑妙為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

聘趙淑妙為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

詳細內容

分子生物研究所薛雁冰及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蔡怡陞獲選為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第一屆全球研究學者

為使生命科學領域的青年科學家有足夠的資源去建構獨立的實驗室並與歐洲的科學家們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EMBO推動第一屆「全球研究員網絡計畫」(Global Investigator Network Program),由從合作協議涵蓋的國家(如印度、新加坡、智利和台灣等國)中選出第一屆全球研究學者(Global Investigators),日前(12月3日)已公布獲選名單,9位獲獎名單中有2位獲選者來自於本院,分別為本院分子生物研究所薛雁冰助研究員及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蔡怡陞副研究員。 

詳細內容

李文雄院士榮獲2019 SMBE終身貢獻獎

 

 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李文雄院士榮獲2019 Society for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SMBE,國際分子演化學學會)終身貢獻獎,以彰顯其於分子生物學及演化領域之貢獻。

  李院士研究領域包括演化生物學、DNA序列分析方法、計算生物學等,其著作《Fundamentals of Molecular Evolution》及《Molecular Evolution》更成為該領域之教科書籍;並發表超過400篇學術論文,且被引用超過6萬5,000次。

  李院士於1972年獲布朗大學應用數學博士學位,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及本院院士,曾任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屢獲國際殊榮,包括2003年巴仁獎 (Balzan Prize)、2008年Human Genome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Chen Award及2009年孟德爾獎章 (Mendel medal)等,並擔任2000年SMBE會長。

詳細內容

趙淑妙續任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趙淑妙女士奉核定續聘為該中心兼任主任,聘期自108年10月1日起至109年9月30日止。

詳細內容

聘陳國勤為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國勤先生奉核定為該中心兼任主任,聘期自 112 年 7 月 5 日起至 115 年 7 月 4 日止。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