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


http://icob.sinica.edu.tw/

生物館落成啟用

夏,生物館(動物、植物研究所共用)落成啟用(位於今總辦事處後側,郵局旁)。為南港區 1961年以前各所所建「研究大樓」迄今碩果僅存者。

詳細內容

動物所臨海研究站動土典禮

為推動水產生物技術、基因轉殖、生理生態,免疫和魚病防治等相關領域之科技研發工作,於1997年即定案在宜蘭縣礁溪鄉興建「臨海研究站」,基地由金車公司捐地1.1公頃,該研究站隸屬於動物所(細生所),在1999年6月16日舉行動土典禮。

詳細內容

植物所、動物所更名

評議會通過植物研究所更名為「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簡稱植微所)、動物所更名為「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簡稱細生所)。

詳細內容

游正博為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所長

聘游正博為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所長。

詳細內容

謝道時為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所長

聘謝道時為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所長。

詳細內容

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謝道時續兼任所長

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謝道時特聘研究員奉核定續兼任所長。

詳細內容

謝道時為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所長

續聘謝道時為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所長。

詳細內容

生醫所擴建預定地整平完工

生醫所員額增長,空間已不敷使用,因此於1991年在原研究大樓後方興建第二研究大樓。照片為建物預定地整平完成;左上方建物為動物所(後改稱細生所)研究大樓。

詳細內容

1961年落成之生物館

1959年,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補助中央研究院在南港本院現址興建生物館。1961年夏,於胡適院長任內,生物館落成啟用。其外牆使用的材料為臺灣特有之十三溝縫磚,此立面形式已於臺灣少見。十三溝縫磚為1920年代末,由北投窯廠所生產的面磚,時值國防色盛行時期,為避免反光,乃在表面作成凹凸摺線,約有十三道溝痕,故名。建築師承襲當時建築時代背景之國防用色潛意識傳統,以其歷史意義觀之,的確有實質精神意義。
前身為動物所的細生所,曾於生物館(黃樓)與植物所(植微所)一起辦公,此館整修前為生物多樣性中心辦公室及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2014年5月起進行整修。

詳細內容

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大樓

1970年2月成立的動物所,歷經多位所長及同仁的努力之下,於1989年動物所研究大樓落成啟用,在2005年該所更名為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細生所),此大樓也更名為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大樓。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