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http://www.asiaa.sinica.edu.tw/index_c.php

天文數學館

中研院與臺大合建本院數學所、天文所及臺大天文物理所、數學系師生共用的研究大樓「天文數學館」。(照片提供:天文所)

詳細內容

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正門

中研院雖已成立天文研究所,然在遷臺時,天文所未及時撤遷。至1992年,院評議會通過林家翹院士建議,重新成立「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並設立籌備處,1993年籌備處正式成立,並於2010年6月1 日正式成所。
在2000年天文籌備處與臺大簽訂學術合作協議書,共同發展天文物理及數學研究,因此在2001年遷至臺大校區,2010年3月22日遷入剛完工的天文數學館11樓。(照片提供:天文所)

詳細內容

天文所籌備處與美國史密松天文台合作興建次毫米波陣列啟用典禮

天文所籌備處與美國史密松天文台合作次毫米波陣列計畫(SMA),於2003年11月22日於夏威夷毛納基峰上正式啟用,此陣列具備各式光譜儀器,特別適合觀測冷星際物質,可分析緊臨年輕或老年恆星的低溫雲氣、形成恆星或行 星的吸積盤、以及外星系中的恆星劇增區。 
由次毫米波陣列觀測而發表的約533篇論文中,天文所同仁合著或單獨發表佔約231篇,其中為第一作者的有108篇。

詳細內容

天文所籌備處與美國史密松天文台合作興建次毫米波陣列啟用典禮

2003年11月23日,在美國夏威夷毛納基峰上舉行之次毫米波陣列(SMA)啟用典禮。李遠哲院長致詞。

詳細內容

天文所籌備處與美國史密松天文台合作興建次毫米波陣列啟用典禮

2003年11月22日,在美國夏威夷毛納基峰上舉行之次毫米波陣列(SMA)啟用典禮。李遠哲院長依照當地傳統儀式祈福。

詳細內容

天文所籌備處與美國史密松天文台合作興建次毫米波陣列啟用典禮

美國夏威夷毛納基峰上的八座次毫米波陣列天線。其中兩座天線係由中研院天文所籌備處負責建造,六座由史密松天文台負責建造。此陣列為全世界第一組次毫米波陣列,已於2003年11月22日正式啟用。 

詳細內容

天文所籌備處十週年慶祝典禮

天文所籌備處於2003年12月10日在臺大凝態科學與物理學館二樓大廰舉行十週年慶祝典禮,由徐遐生院士、天文所籌備處主任郭新、特聘研究員袁旂、前代主任賀曾樸(前排從左到右)共同主持。

詳細內容

中美掩星計畫

中美掩星計畫是天文所籌備處、中央大學、美國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與韓國延世大學合作計畫。在2005、2006年於嘉義鹿林山陸續架設4台0.5米望遠鏡,蒐尋古柏帶天體對遠處背景恆星造成的掩星現象,已獲得上億筆光度測定資料。(林宏欽拍攝)

詳細內容

中美掩星計畫望遠鏡

天文所籌備處、中央大學、美國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與韓國延世大學合作進行中美掩星計畫。在嘉義鹿林山架設4台裝配2048×2048 CCD相機的0.5米望遠鏡,每晚監測約1,000顆恆星來蒐尋位於古柏帶之太陽系天體對遠處背景恆星造成的掩星現象。(金升光拍攝)

詳細內容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陣列正式啟用

天文所籌備處與臺大合作進行宇宙背景輻射陣列計畫,在美國夏威夷毛納基峰興建世界級天文設施,於2006年10月3日舉辦啟用典禮,並正式命名為「李遠哲宇宙背景輻射陣列」,是亞洲首座且僅有的一座專門研究宇宙學的儀器。在啟用典禮上,臺大李嗣涔校長(右一)將陣列名牌頒給李遠哲前院長。(拍攝者:Fabi Roman)

詳細內容